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本站面向烟草业和成年烟民开放,含有烟草内容,如果您是18岁以下人士,敬请回避
主办: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 国家烟草专卖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地址:郑州市鑫苑路7号 邮编:450008
豫ICP备10002843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692号
“三多三有”来宣传
—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宣传报道工作的三点体会
4月18-24日,笔者应邀到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参加了首届行业内训师技能竞赛宣传报道工作,从开幕到闭幕,作为一名记者全程参与其中。由开始的懵懵懂懂,逐渐适应节奏,慢慢走向熟练老成,俨然成为一名驾轻就熟的“老司机”。虽每日起的比选手们早,奔走于各个赛场,睡的比领队们晚,冥思伏案于键盘,但终觉此行不虚,满载而归。现就参加技能大赛宣传工作的一些感悟体会,分享如下:
多跑,做到脚下有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采写出好的新闻稿,需要深入调查体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如选手报到、考务审核、赛场布置、竞赛过程、成绩公布、赛后采访等这些关键节点,必须亲自到场,亲身体验,用心观察,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新闻富矿,找准报道的着力点、传播点和情感共鸣点,写出令自己和读者都心动的通讯稿。比如一个小小的试卷领取环节,“三位工作人员同时行动起来,一人揭起封条,两人执钥启锁,柜门利落打开,柜中‘珍宝’露出真容”,不是亲身经历,你能想象出来这个环节如此严谨?
多问,做到心中有光
记者与其说是“记”者,不如说是“问”者。一场竞赛,裁判、质量督导、选手、领队、后勤等往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稿件中80%的材料是通过向这些人提问获得的。如问领队,各省局备战本届技能竞赛的经验;问本届赛事年龄最大和最小的选手,他们备考中有什么感人的故事;问采访裁判长、质量督导组组长,他们是如何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甚至食堂服务员也可以问一问,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学会沟通,学会提问,对采访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掌握的各种事实信息进行仔细辨识和研判,由小见大、去伪存真、拨云见日,直抵事物的本来面目。
多思,做到笔下有神
要写好新闻稿,乃至一篇小花絮,离不开笔力的支撑。一般主新闻稿的基础就是记叙文,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一般会采用时间的先后顺序,必要时会加入自己的一些展望或者评论;其他采访或花絮相对灵活,尽量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从而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如笔者对某位女选手的现场教学这样描述,“她娴熟地将红、蓝、黄、绿各种颜色的教具吸附在课堂的小白板上,自信满满站到讲台中央,‘我准备好了’……当她讲完最后一句,现场教学时间定格在15分59秒,卡得真准!”,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环节的现场感,这位选手最终获得了烟机组冠军,她在赛后采访中表示,“我知道那篇通讯稿中写的是我,读起来很激动!”我们只有努力通过描述鲜活案例、描述被采访对象的真情实感,才能使报道“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此外,在与同行组员的交流中,笔者也学到了很多优秀的组稿方法和报道思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要采写出好的新闻稿,离不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离不开好的脚力、眼力和笔力的支撑,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广东省局鉴定站 云浮市局 供稿)